2010年4月23日 |
建築特色 - 屋頂與地版(節錄自「走進主教座堂看教會歷史」)
節錄自「走進主教座堂看教會歷史」- 夏其龍神父 10/2008
中世紀歐洲的哥德式教堂,它的頂是雙層的。堂內看到的是穹窿,通常以石材建造,在堂外承受著風雨和雪霜的,是在穹窿以上的外層屋頂,通常是木造的。在香港的座堂內看不到這種特式,因為它沒有穹窿只有承受風雨的屋頂,外部髹上綠色的。歐洲那些在堂內看到的拱肋,花巧的扇形肋(fan-rib),在香港全部欠奉。唯一稍稍在這方面有些微肖似的是聖堂最後方的屋頂。它以英國製的鑄鐵支架(pre-cast iron)配合著木的天花板營造了哥德式穹窿的效果。其他部份的屋頂,分別是由三角形的石樑承托的頂,和三角架再加鑄鐵的頂。這種不同的處理方法,顯示了這座聖堂不同時代維修屋頂的後果。而且往往為了實用,放棄了美觀。 聖堂內共有七種不同圖案的石地板,表達不同時代在聖堂各部份規劃了不同用途的範圍。其中三種,從素材,款式推測,是原來的石地板,包括中殿前那綠色的大理石地板,聖心小堂及聖若瑟小堂的黑白大理石。其餘四種是比較新近的鋪設。在哥德式教堂內,人人都舉頭向上望,地板是最不受人注目的地方。在設計上,特別擺設在當眼地方邀請人留心觀看的卻是聖人的塑像和圖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