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32年,九龍塘及何文田區人口不斷增加,為應付急切的牧民需要及推動傳教工作,有必要設新聖堂。恩理覺主教和德約翰神父在九龍塘帶覓得一幅地。恩主教找來自荷蘭的格寧神父設計及興建一座紀念聖女小德蘭(聖德肋撒)的中國式聖堂。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八日,聖德肋撤堂正式落成。
初期,教堂地廣人稀。在顏思回和林蔭棠神父的努力下,堂區活動開始逢勃,善會相繼成立,展開福傳工作。一九三五年,聖保祿女修會開辦了聖德肋撒醫院。
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聖母升天節,日本投降。顏思回神父(1932-49主任司鐸)恢復教會服務及重整堂區。一九五二年至六四年,多位本堂區的兒女獻身天主,成了神父、修士和修女們。聖德肋撒堂在1934年升格為準堂區,並於1949年正式升格為堂區。多年來,聖德肋撒堂在教會、教育、醫療和社會服務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除發展了幾個新堂區外亦拓展社會福利服務,現今的九龍明愛中心就是建自聖堂的舊禮堂。
如今,聖德肋撒堂屹立在區內,成為當地的地標,肩負著福傳和服務的使命,目前聖堂每主日有八台彌撒及各項培育活動,牧養信眾。本堂的其中一項福傳活動是聖母像遊行,藉此向居民傳播福音的喜訊。
在歷任本堂神父,修會團體和教友們的共同努力下,福傳工作得到迅速發展。祈望聖神繼續帶領,使堂區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,繼續努力,傳揚福音,愈顯主榮!
在聖德肋撒堂區範圍內的小堂包括:聖依納爵小堂、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及聖若瑟小堂。